发表论文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中国园林,2004-4
朱建宁 丁珂

摘要:法国当代园林的优秀作品得益于设计师对人本、生态、场地、空间、时间等设计理念的深厚造诣,而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对古典园林史的研究和深刻思考。横向对比之下,显示我国对文脉、设计理论等的研究过于肤浅,致使园林作品缺乏地域文化特征和本国特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确立自身的行业中的价值和地位,这是每一个园林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法国园林;综述;行业特征;设计理念

Conception and Revelation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France

ZHU Jian-ning Ding Ke

Abstract:Attaching importance to zoology, ground, space, time and etc. are very important design theory.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 profit by the profound attainment on these theories and made so many excellent works. All the harvests are gained by their deep research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 classical garden history. Comparing with their works, ours are lack of terrain culture feature and our country’s character. In the keen competition, it’s a considerable issue how to establish landscape architects’ worthiness and statues in the world.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ench garden; summarization; vocation character; design theory;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推动下,当今世界似乎正朝着一元化的方向发展。单一的经济方式、物质方式和价值观念正逐步取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伦理情感、不同习俗、不同生存价值观念。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文化生活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本土文化传统发生消亡或流变,园林景观就是典型实例。实际上,有关文化本土化、人类自身生存的根系、独特的生存象征、不同种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等一系列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只有顺应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潮流,中国的现代园林景观事业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就园林景观而言,既有深厚的园林文化渊源,又有独到的现代景观理念,并且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完美结合的国家,全球惟有法国堪称典范。虽然就传统园林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言,中法两国分处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相反的两极,但就其深层次的园林文化和设计理念而言,两国之间又存在诸多相通相融的趋向。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尤其对景观深刻的认知和细腻的情感投入,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1.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

  只有对法国园林的发展历程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尤其是对各种园林形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刻的主题诉求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

  1.1法国传统园林的典型特征

  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出了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哲学观点。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今天人人乐道的“以人为本”口号的由来。作为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不容低估。从路易十四起,君主扮演起至高无上的角色,神权不能再禁锢住人类征服改变自然的愿望。这时,园林成为自然满足人类感官享受的奢侈品,处处以取悦人类为目标。所以说,路易十四把有秩序、有纪律的君主专制政体彻底建成,而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则将欧洲传统的规则式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顶峰,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到极致。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浓缩了法国的国土景观特征;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当时最先进的透视原理、艺术美学,以及土建、水利和园艺等工程技术;是绝对君权统治的产物,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豪华的宫廷生活方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跳出封闭式园林的藩篱,将自然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具备了现代区域规划的意识。园林的理论与格局开始渗透到城市建设领域,不仅将园林景色引入城市,而且以园林艺术的手法改造传统的城市格局(图1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图2凡尔赛宫苑)。此后的大量城市改建工程,尤其是圣彼得堡和华盛顿的城市设计,都是以法式园林理论与实践指导新型城市建设的范例。

图1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

图1 沃-勒-维贡特府邸庄园

图2凡尔赛宫苑

图2 凡尔赛宫苑

  1.2 18世纪的“英中式”园林

  1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掀起了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准则,在哲学上同意英国的经验论学说,否认先天理性的至高无上的作用,相信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们倾向于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绝大多数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认为自然状态是健康的、合于道德的状态,而“文明是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奴役”,主张“回到自然去”。(卢梭语)在英国风景式园林(图3英国风景式园林——谢菲尔德花园)和中国园林的双重影响下,法国出现了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绘画式风景园,又称“英中式”园林(图4法国英中式园林——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园中的“爱之亭”)。它以奇特的自然景观为基础,采用写实性的表现手法,形成具有画意的风景园林骨架,并糅合进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小品或村庄农舍等,显示出一种矫揉造作、追新求异的设计倾向。

图3英国风景式园林——谢菲尔德花园

图3 英国风景式园林——谢菲尔德花园

图4法国英中式园林——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园中的“爱之亭”

图4 法国英中式园林——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园中的“爱之亭”

  1.3 19世纪的城市公园运动

  18世纪末,随着工商业的高度发达,欧洲许多大都市的规模过度膨大,中世纪城市特有的协调与秩序遭到极大破坏,出现了交通秩序混乱、环境急剧恶化、尺度不再宜人、渐渐远离自然的“资本主义城市综合症”。受法式园林影响的规则式城市布局,如加伯特(Cabet)和欧文(Owen)等人设想的棋盘式城市格局,以及英国风景式园林影响而出现的“将自然引入城市”的理念,成为当时城市设计的基本准则。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自然气息。新型公共园林的出现,也使得园林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产生彻底的变革。
  19世纪,以实用为核心的法国园林设计方法,要求根据园林的面积、地形以及与建筑的关系,来决定采用何种构图形式,造成折中式园林的盛行;园林设计以“自然”为主题,力求再现自然景观的特征,注重园林内涵的挖掘,反对各种形式的简单抄袭;强调以植物学为基础的植物造景,将浪漫主义色彩与科学主义趋势相结合;同时,注重园林设计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施工技术的规范化。
  然而,在合乎“大众”趣味,四时有景、步移景异的思想指导下,19世纪的园林大多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都有一点点,大量的各不相干的景物被堆砌在一起。

  1.4 20世纪前期的现代园林思潮

  从19世纪后期开始,法国作为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各种现代艺术思潮不断涌现,不断消亡。在各种“新艺术”潮流的推动之下,园林设计师开始从现代艺术中寻求设计灵感,使得“新型园林”层出不穷。如杜宪勒(Duchene)父子倡导的新古典主义潮流,混合式或组合式风格,“园林建筑”流派,印象派画家的花园,阿尔伯·凯恩(Albert Kahn )的国际“新艺术”花园,新殖民主义园林。1925年巴黎的装饰艺术博览会,又掀起一轮探索“现代园林”的热潮,如“立体派”花园,装饰艺术园林,新巴洛克前卫艺术园林,花园城市运动等等,不胜枚举。然而,这一时期的“现代园林”大多局限于小型的私家园林,而且注重形式胜于内涵。比如盖伍莱康(Gabriel Guevrekian) 1925年为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设计的“水与光之园”(图5 Gabriel Guevrekian设计的“水与光之园”),1926年为德诺耶别墅(Villa Marie-laure et Charles de Noailles)设计的“立体派”(图6 Noailles花园——“立体派”别墅花园)园林等。(这两个三角形小花园注重形式胜于内涵,五颜六色,陷于谄媚,然而作为这一时期的特例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图5 Gabriel Guevrekian设计的“水与光之园”

图5 Gabriel Guevrekian设计的“水与光之园”

图6 Noailles花园——“立体派”别墅花园

图6 Noailles花园——“立体派”别墅花园

  实际上,20世纪20~30年代的先锋派建筑师,由于受新的工业革命影响,更加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反而忽视了抽象的平面构成,以及对建筑和城市周围自然环境的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论是英国、法国,还是德国,都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发展,欧洲城市亟待重建和发展,也由此带来了大量的建设项目。但由于城市状况所迫,统治者把精力都放在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高速公路、桥梁和渠道、高压线、水坝和铁路等,以此来实现着他们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壮举,期望立刻唤起民族的自信和自尊。所以城市建设工作此时完全是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垄断,即使城市绿地大量涌现,人们也无暇顾及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因而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1.5 20世纪后期的现代园林景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在目睹了快速城市化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后,人们开始关注自然了,“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1968年法国文化大革命(“五月风暴”)之后,一代新人显示着对自然和乡村的浓厚的兴趣,向往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当时的建筑设计普遍持怀疑态度,指责那些只注重盈利和消费、充满商业气息的设计行为。一批赋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构成主要的设计先锋,园林景观也重新纳入他们的设计范畴。另一批青年离开建筑系,转而投身于凡尔赛园艺学院学习风景园林。在他们的推动之下,1973年从园艺学院分离出风景园林学院。
  纵观法国20世纪60~70年代的园林景观作品,其中留下了许多现代建筑运动的痕迹。在“多快好省”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实用,便于维护管理,并且要求园林景观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功能化的构图和交通组织,多以混凝土构成的休憩空间,使得园林景观显得有些机械和僵化,而这些也构成这一时期法国园林的基本特征。
  随着风景园林师的各类任务日益增多,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园林景观日益受到大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掀起了园林建设的新高潮。由于政府和大型公共机构的认可与支持,带来了大量的公共建设项目,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充满个性的作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园林景观的设计理论与思潮层出不穷。尽管有些理论令人感到晦涩难懂,但是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无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

2.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行业特征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尽管有语言上的障碍,我们对许多法国风景园林师及其作品还是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识。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2.1 面对竞争,提高园林景观行业的入门门槛

  法国是欧洲园林景观建设最热衷和最兴旺的国家。在一个十分开放的市场中,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们,都在尝试园林景观创作。这一方面造成园林景观百花齐放、多元文化共融的繁荣局面,也使传统的从业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面对各行各业、国内国外各界人员的激烈竞争,作为园林景观行业主流的风景园林师,不得不思考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问题。如何突出园林景观的行业特征?如何提高园林景观的行业门槛?如何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对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全面了解,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地域性景观及其历史文脉的悉心研究,以及对园林景观与其他行业差别之处的细致把握,成为法国风景园林师为行业设置的、让他人难以逾越的门槛。

  2.2 鼓励创新,造就一批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

  公开的行业市场和公平的竞争机制,以及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成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风景园林师及其引人关注的作品。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的巨大影响力;其次得益于那些优秀作品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当然,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风景园林师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2.3 面对市场,研究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景园林师涉足的领域将更加广泛而深刻。法国现代风景园林师涉及的内容,仍然包括那些传统的园林景观任务,比如历史园林的修复、新型城市公共园林的营建、城市景观整治、郊区景观的重建等。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风景园林师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城市景观,逐步转移到乡村景观和区域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城乡结合部、工业园区、各类荒弃地、公路、铁路、高压走廊、海滨、河流流域等。由于这些工作领域与过去的城市景观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自然的影响在逐渐增强,要求风景园林师认真研究其发展趋势,在理念和手段上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4 面对公众,明确风景园林师的社会责任感。

  在法国,起到关键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并且倍受公众关注的是那些公共建设项目。面对政府主管部门和代表公众的各级顾问、议院,风景园林师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他们在公共空间中营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园林景观,反映出设计师有着对时代和社会所面临问题的独特思考,以及他们对所需解决问题的执著探索。

3.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雅克·西蒙(Jacques Simon)
(图7汉斯市夏第戎低租金住房环境设计:雅克·西蒙设计的景观效果表现在场址中起伏的地形和覆盖地面的植物所塑造的空间效果上。疏密有致的林木造成视觉上的线动感并形成景观画面的背景,加强了空间的透视效果。)
(图8维勒施迪夫(Villechétif)和维勒华(Villeroy)高速公路周边景观:巨大的雕塑般的土山形体,强调景观的标志性、连续性和制高点。)

图7汉斯市夏第戎低租金住房环境设计

图7 汉斯市夏第戎低租金住房环境设计

图8维勒施迪夫(Villechétif)和维勒华(Villeroy)高速公路周边景观

图8 维勒施迪夫(Villechétif)和维勒华(Villeroy)高速公路周边景观

米歇尔·高哈汝夫妇(C. & M. Corajoud)
(图9苏塞公园:林间宽阔的园路、多叉路口的形式和林中空地,构成法国传统的平原上独特的森林景观。30万株幼苗渐渐成林,强调经济性和时间性变化效果。)

图9苏塞公园

图9 苏塞公园

吉尔·克莱芒(Gilles Clement)
(图10法国滨海博物馆海尤尔领地:克莱芒将同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至法国的南部地区,考察其入侵性及适应性。引进异域植物景观的同时,增加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薹草(Carex)场是典型的新西兰景观,显示了南方小岛中央的草原景观,充满了异国风情。)
(图11雪铁龙公园:硬质铺装模拟出的河流景观强调引申与变异的设计手法。)

图10法国滨海博物馆海尤尔领地

图10 法国滨海博物馆海尤尔领地

图11雪铁龙公园

图11 雪铁龙公园

亚历山大·谢梅道夫(Alexandre Chemetoff)
(图12勒阿弗尔市海滨景观:以废旧集装箱改造成的海滨安全监督哨所和夏季安放季节性餐饮设施的枕木平台,发掘和利用场址中原有的不同寻常的景观资源及要素,并使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塑造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空间环境。)

图12勒阿弗尔市海滨景观

图12 勒阿弗尔市海滨景观

德维涅和达尔诺基(Desvigne & Dalnoky)
(图13~15伊苏登城市花园:以园林师的敏锐性点缀空间,展示给游人的是脆弱的、惟一的、稍纵即逝的情感,让人们驻足、观察、品味。)

图13伊苏登城市花园观

图13 伊苏登城市花园观

图14伊苏登城市花园

图14 伊苏登城市花园

图15伊苏登城市花园

图15 伊苏登城市花园

卡特琳·古斯塔森(Kathryn Gustafson)
(图16~18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设计师有意避开后现代主义仿制手法的旧套路,以及过时的表现自然的文学辞藻。设计方案着重以现代语言阐释园林起源及具有象征性的标志景观上。公园避免给人以教导般的概念说教,而是更多的给人以柔情和诗情画意的景色。)

图16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6 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7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7 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8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8 位于佩里戈地区中心地带的 Terrasson-la-Villedieu小城“想象花园”

(图19壳牌总部花园:极简主义设计理念,即在保留原有景观特点的前提下,以最少的介入创造新的都市景观。简洁明了的空间形体,雕塑般的地形处理,流线型的花园曲线,强烈的光影对比,金属材质的点缀,将园林景观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19壳牌总部花园

图19 壳牌总部花园

4.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4.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4.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4.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4.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4.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4.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4.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5.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唯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5.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5.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的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5.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的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5.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6.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细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