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南宁市南湖广场规划设计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集2,2005-2
朱建宁

 

  南湖广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而是一处滨湖公共开放空间,为了区别于收费的公园,称其为广场。但是,在花园、广场的概念十分混乱、没有花园的“花园”和不成其为广场的“广场”已司空见惯,并且广场几乎成为各种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统称了,因此,南湖广场称为广场也是名副其实的。
  南湖广场的规划设计也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上,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景观资源,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营造山、水、城有机交融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一、项目概况

   (一)区位条件
  南宁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城市,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南宁城市建设的重心在城市的东部,而南湖广场坐落在城市东部建设新区的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广场用地东侧为滨湖城市干道—滨湖路所限定,南与南宁市主要出人口道路—民族大道相接,西面与南湖接壤,北端为南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与场址相邻的滨湖路东侧是南宁市人民政府和南宁市政协办公新址,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办公、居住等高层建筑。南湖的西侧有自治区党委办公大楼。场址周边也以行政办公、写字楼、大型酒店等高层建筑为主,构成丰富多边的城市天际线。南湖是南宁市面积最大的天然内湖,长近4000m,宽250~300m,水面面积约107hm2,水深1~2m。南湖水面辽阔,景色优美,然而,由于过去大量的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湖中,造成水质污染严重,急待治理。(图1:位置图)

图1:位置图

  (二)用地范围
  南湖广场用地主要包括两个区域,即滨湖路和南湖之间的带状区域,面积约7.8 hm2,以及滨湖路与民族大道交通环岛周边的三块绿地,面积约3.9hm2,总用地规模11.8 hm2。滨湖路与民族大道交叉口规划为互通式立交桥,考虑到以后改造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要求设计方案以植物造景为主。交通环岛周边的设计方案最终没有实施。
  临近南湖已建有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环湖路,宽为7m,混凝土路面。场址中原有一片密集的一至三层平房,以及祖祠、祖坟等,房屋状态极差,环境脏乱,规划要求全部拆迁。场地标高高于滨湖路约1.5m,高于环湖路2~3m,高于南湖常水位3.5~4.5m不等。南端有两处水塘,但水质污浊,难以利用。空地上除了十几株大树和少许竹丛外,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三)广场定性
  南湖广场作为南宁城市东部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和南湖景区中的一颗明珠,应成为展示南宁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景观上不仅要满足在地面上观赏的要求,还要满足从南湖周围高层建筑中俯视以及从湖对岸远眺的需要;在功能上作为市民休闲的场所,应成为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开敞式绿化广场。

二、设计构思

  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既是公共活动空间,也是联系广场周围各个景观要素的纽带,广场的形象特征通常是由周边起限定作用的建筑特征所决定的。而在南湖广场这个开敞空间中,建筑因素的限定作用并不突出,而水面景观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广场应依托水面,营造自身突出的形象和鲜明的主题,惟此才能构成能够独立存在并吸引人们驻足的场所。
  传统的造园手法是以自然为师,利用自然要素结合人工要素,艺术地再现自然景观的局部。现代景观设计同样应从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中吸取精华,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考虑到南湖广场作为南宁城市门户的区位特征和展示南宁城市形象窗口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提出将南宁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特征融汇于广场景观之中的设计理念,力求赋予广场形象以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自然气息。(图2公园鸟瞰图)(图3公园平面图)

图2公园鸟瞰图

图3公园平面图

  从区位条件来看,南宁地处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为植物造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从自然景观特色来看,广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山地景观,山峰突兀,连绵不断;从城市结构来看,南宁依邕江而建,且城内水系发达,河流湖泊众多,同时广场又与辽阔的南湖为邻。因此,我们以“山、水、城的交融”作为南湖广场的设计主题,突出广场及城市临水布局的特点以及广西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而广场景观就着重体现在“丘陵”景观方面了。由此,设计方案又引入了高尔夫球场景观的概念,在南湖岸边营造丘陵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观。

三、设计手法

   南湖水面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将南湖景色引入广场及城市,使人们在广场周边也能欣赏或感受到南湖景观,自然成为广场规划设计的重点。因此,南湖广场应看作是城市景观与南湖景观之间的过渡部分,是联系城市与湖泊的自然纽带,也是人们从城市欣赏湖景画面的前景。由此,南湖广场的景观处理如何与城市衔接以及如何与南湖过渡,并使湖面、广场和城市建筑融合为有机的整体,是南湖广场设计成败的关键。
  城市干道、高层建筑以及宽阔的南湖,形成广场周边巨大的空间体量和尺度,这就要求南湖广场的规划布局相应地采取大手笔、大尺度以及连续的空间处理手法,使广场与周围环境在空间体量和尺度上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体。过分烦琐或过多分隔的空间处理手法只会造成广场景观的混乱和空间尺度的不协调,最终影响到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
  因此,结合南湖广场呈带状的用地特点,规划设计也相应地采用景观带的布局手法,营造数条与湖岸线相平行的景观廊,从城市景观逐渐过渡到湖泊景观,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广场总体景观。(图4景观序列分析)

图4景观序列分析

  (一)城市景观带
  南湖广场周围的城市建筑构成广场视觉空间的立面及背景,丰富了广场的天际线变化。现有建筑之间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设计中借助植物景观加以弥补,并将城市建筑周围的庭院空间引向街道,共同构成沿广场而立的城市景观带。
  (二)街道景观带
  城市街道既是交通空间,也是观景走廊,应将街道景观与广场景观联系起来,协调处理。为了既形成街道空间的框架,有扭定的遮荫效果,又不过分遮挡行人伸向湖面的视线,道路分车带上的行道树以棕榈科植物为主,而人行道种植高大的开花乔木,构成具有强烈的亚热带风光特点的街道景观带。
  (三)步道景观带
  利用街道临湖一侧的人行道处理成供市民散步、休憩的步道观景带,每隔50m设有一处观景平台,树荫下设有座椅,供人们在此休憩、交谈、依栏俯瞰南湖景色,将普通的人行道改造成临近广场的休闲散步道。
  (四)滨湖景观带
  在临湖的带状区域中,设计有“六洞”高尔夫球场景观带,平缓起伏的地形,绿茵的草地上点缀几丛棕榈科植物,与南湖的结合十分巧妙。高尔夫球场景观中也有发球台、球道、果岭以及沙坑、水面等,同时划分出不同的活动与散步区域,既形成丰富的景观变化,又满足各种活动要求。
  高尔夫球场以景色优美著称,高尔夫运动也始终被看作是一项贵族运动,普通百姓或许一生都无缘踏足其中。因此,在市民广场中设计高尔夫球场景观,让居民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散步、休憩、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社会的平等、进步以及市民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
  (五)湖岸景观带
  湖岸景观应是滨湖环境中最优美的地方,可惜南湖广场的湖岸边由于环湖路的兴建而遭到很大破坏,难以形成优美的景观线,在近期难以对此路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设计中将路两侧稍作处理,以卵石和沙滩,结合草本植物的种植,形成自然的景观效果。
为了打破现在湖岸线僵硬的线形,设计了几处亲水平台,使人们能够贴水而坐,欣赏美丽的湖景。
  (六)湖泊景观带
  美丽的南湖为广场景观增色不少,设计上以南湖为中心,突出湖面辽阔,深远的效果,湖泊景观并向城市中伸展,活跃了广场的气氛。
  (七)彩虹景观带
  在立交桥控制范围内的三块绿地中,设计了以七彩花卉、彩叶植物构成的彩虹带,环绕中心布置,形成向南湖开敞的空间。彩虹是光线在雨滴中折射产生的自然现象,用在这里既与水的主题十分吻合,也暗示着南宁(简称邕)为水下之城的含义。南湖广场作为南宁城市的门户,以彩虹作为团结与友谊的桥梁,迎接四方来客,使人们体会到南宁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图5剖面图)

图5剖面图

  此外,为了将城市景观与南湖景观相联系,我们又设计了三条垂直于湖岸线的轴线,它们分别是市政府广场轴线、林荫带状广场轴线和序列水景轴线,将人们的视线进一步引向湖面。

四、景观要素

  (一)地形处理
  以微地形变化为主,增强广场在地面上观赏的效果,同时避免地形遮挡视线。高尔夫球场的地形典型地反映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为了突出彩虹景观带的效果,地形处理成台地形式,形成立体感较强的彩带。

  (二)植物种植
  植物种植选用南宁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树种,尤其是市树扁桃、市花朱槿的运用,形成地方特色。常绿大乔木种植在广场周边,既有良好的遮荫效果,同时又不遮挡视线。行道树以大王椰子为主,两侧辅以扁桃。高尔夫球场设计成草本植物园,以草本植物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高尔夫球场景观设计选用草本植物:地毯草(灰白色)、翦股颖(浅绿色,用于果岭)、狗牙根(浅绿)、苇状羊毛(浅绿)、结缕草(绿)、假俭草(绿)、马尼拉草(绿)等,结合地被植物,如鸭跖草(绿、紫、花叶)、沿阶草、 蟛蟆菊等。
彩虹景观带以木本花卉结合彩叶植物作成,赤:红叶李、红花檵木、红桑、一品红;橙;变叶木;黄:金叶冬青、卫矛;绿:福建茶、榕树;青:冬青卫矛、大叶黄杨;蓝:八仙花;紫:紫露草、彩叶草等。(图6中心区实景)

图6中心区实景

  (三)夜景照明
  南宁地区夏季较长且气候炎热,市民们更喜爱夜晚活动,因此,广场设计中夜景灯光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方案中将广场的照明设施与造景结合起来,在临水处设计了帆船造型的桅杆式灯具,高12m,湖蓝色灯杆使人立刻联想到南湖景观,实施后成为广场画龙点睛之笔;另外,设计方案中有将草坪灌溉喷头与照明灯具相结合的彩虹式照明灯具,以及果岭周围结合雾化喷头的地灯等,最终未能实施,设计意图终难完全体现。
南湖广场建成开放已有近8个月了,始终是南宁市民十分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衡奎夜晚,尤其是节假日,广场上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在游览活动。虽然整个工程在施工质量上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看到南宁市民是如此地喜爱这个场所,设计者感到是对一年多的设计工作最好的回报,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设计时间:1999年10月一2000年3月
施工时间:2000年4月一2000年9月
用地面积:7.8hm2
工程造价:1800万元
单方造价:约205元/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