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在享受高等级公路带来的快速便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公路沿线的景观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针对如何在塑造高等级公路特有景观的同时,避免对原有景观格局的割裂或完全改造,从而塑造出与现状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个性的快速路景观,北京清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完成的济曲快速路绿化工程设计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项目背景
济曲快速路是济宁与曲阜之间的交通枢纽,并将沿线各村落联系起来。西始济宁开发区,东至曲阜西郊,道路全长约为30km,路幅宽度40m,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km/小时,绿化带宽每边各100m。
济宁是鲁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根据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山东省的有关战略部署,济宁将发展为以市区、兖州 、曲阜、邹城为中心的组群式城市,济曲快速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济宁市区与曲阜之间的交通联系。
二、设计理念
(一)注重整体的设计理念:强调整体设计,设计不只仅仅局限在给定的设计范围以内,统筹考虑、安排设计范围内外的景观,注重景观要素的共融。
(二)强化景观的地域性特征的设计理念:寻找发现基地及其周边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景观要素,并将其保留利用,提取、强化、再现到塑造的景观中来。
三、设计定位
在道路绿化的生态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管理的便捷性原则指导下,以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和微地形变化为特色,营造与大环境景观相协调的绿色交通环境。
作为城际之间的交通干道,河道、农田和村落构成济曲快速路沿线的主要景观特色,富有田园情趣。因此,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以沿线的乡村风貌为基础,以缀花草地、边沟灌丛结合宽阔绿带,营造一条在乡村中蜿蜒穿行的“河流景观带”,并将田园风光引入道路景观,突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原则,避免对原有景观格局的割裂或完全改造。
四、设计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根据济曲快速路路段长、绿带宽、投资少的特点,道路绿化在植物配置和地形处理上应突出经济性原则,将交通、景观、生产这三者统筹兼顾。
(二)生态性原则: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水资源利用和植物景观层次,将道路景观和原有的乡村生态要素相结合,改善道路生态环境,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地域性原则:城际快速路绿化设计应强调借景,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和道路工程技术措施造景,形成独特的道路绿化手法,突出济曲快速路的地域性景观。
(四)安全性原则:充分利用视觉原理和心理作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色彩运用,发挥绿化的引导、示意和心理调节作用,营造安全、舒适、高效的交通环境。
五、景观格局
(一)景观元素:河道水渠、高压走廊、村庄田野、道路铁路、丘陵洼地等构成济曲快速路沿线主要的景观元素(图1现状环境分析图)。道路绿化设计将上述元素加以林网化处理,形成景观网络,与济曲快速路带状绿化融为一体。
图1现状环境分析图
(二)景观结构:以速生高大的乔木为基础,构成各种类型的林网,突出大地景观特色。济曲快速路绿化景观以丰富的植物群落营造空间,穿越于各类林网之中,起到点题和突出原有景观元素的作用(图2景观结构生成分析图)。
图2景观结构生成分析图
(三)景观节奏:根据济曲快速路的走向和线形设计,以及各个段落的沿线景观特色,从济宁到曲阜,将全路段划分为六个景观空间,形成富有节奏和韵律变化的各具特色的景观走廊(图3视线及节奏分析图)。
图3视线及节奏分析图
六、景观设计
(一)标准段景观设计
1.第一标准段:城市景观带,济宁起始点—弯道①路段,长度约3km。本段空间开敞,视线两侧伸展;林带形成视屏效应,引入城市景观;色彩偏暖色,地形较平缓。种植体现春夏季林荫的景观(图4第一标准段平面图)。
图4第一标准段平面图
2.第二标准段:城市景观带,弯道①——弯道②路段,长度约7.2km。空间半开敞,东侧视线开放;乡村式景观,观赏植物结合苗圃,种植体现四季变化的苗圃景观(图5第二标准段平面图)。
图5第二标准段平面图
3.第三标准段:丘陵景观希,弯道②—弯道③路段,长度约3.5km。慢行驶路段,空间封闭,视线两侧转换,流线形绿带,强调空间动态;色彩偏冷,地形起伏,外高内低。种植体现荒野的秋冬季节景观。
4.第四标准段:河流景观带,弯道③—铁路桥路段,长度约6.7km。近似东西走向,快行驶路段;河流式景观、乔灌木呈丛种植,色彩宜偏冷,地形起伏,结合植物种植表现河滩地特有的景观特色。种植体现村野的夏秋景观(图6第四标准段平面图)。
图6第四标准段平面图
5 . 第五标准段:田园景观带,铁路桥—弯道④路段,长度约5km。空间开敞,视线两侧伸展;田园式景观,植物选材联系农耕生产,引种农作物。种植体现收获的秋季景观(图7田园风光效果图)。
图7田园风光效果图
6 . 第六标准段:城市景观带,弯道④—曲阜终点路段,长度约5km。空间半开敞,视线两侧伸展;引人发区景观,林带围合花园;.色彩宜偏暖,此段临近曲阜城郊,采用曲阜市树—桧柏,构成专类花园的框架。种植体现桃李满园的春季景观(见第六标准段平面图)。
(二)景观节点设计
将济曲快速路的弯道,以及与各类景观元素的交汇点,作为道路沿线的重要景观节点。沿线设置的景观节点共有八个,进一步强调空间的节奏变化,避免单调的景观造成行人的疲劳,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图8入口节点平面图)(图9弯道节点平面图)(图10弯道景观效果)(图11泗河节点平面图)(图12泗河节点效果图)。
图8入口节点平面图
图9弯道节点平面图
图10弯道景观效果
图11泗河节点平面图
图12泗河节点效果图
(三)竖向设计
传统的快速路设计都将道路路基抬高,使行人的视线高于四周,空间开敞。缺点是土方需求量较大,造价偏高,对道路两侧原有景观格局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位较低、不影响路基稳定的情况下,现代快速路设计尽量使路面下沉,低于原地面标高0.9m,两侧形成缓坡。其优点是节约土方量,造价经济,视线深远,形成丰富的横向层次变化,且对道路两侧原有景观格局破坏较少。两侧景观带及绿化带设计也以缓坡地形为主,突出绿化景观的纵向层次。设计方案在弯道、河道、高架桥、坡地等路段,充分结合原有地形的标高和景观变化特点,形成高低起伏的微地形景观,同时与道路交通的坡向、视线要求相结合。
(四)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分析了土壤、风向、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相结合、车速与景观需要。整体布局是起点和终点较为城市化、色彩丰富,中间比较富有田园气息、色彩较为单一。根据环境需要采用“乔一灌一草、乔一草、灌一草”,营造富有开合变化的景观空间特色。弯道处采用常绿和色叶树种,色彩较亮,用于交通的提示、引导。将河道水渠、高压走廊、村庄田野、道路铁路等加以林网化处理,形成景观网络:
1.田间土路林网;原品种杨树
2.河流岸边:枫杨+柳树(垂柳、馒头柳)
3.铁路周边:黄连木
4.高压走廊:银白杨+农作物
5. 村庄周围:楝树(图13剖面图)
图13剖面图
七、结语
济曲快速路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在特色和个性上,利用注重整体的设计理念、强化景观的地域性特征的设计理念使快速路绿化景观植根在当地的土壤中,和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地方特色。
在景观的变化上,根据道路的走向和线形设计,以及各个段落的沿线景观特色,划分出六个景观空间,加上景观节点的布置,形成了变化丰富的景观,并富有节奏和韵律变化。在景观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方面,整条道路采用了统一的断面形式(见剖面图),20m宽的野花草甸,利用排水边沟形成20m宽的河流景观、湿地景观、旱河景观,60m宽的林带贯穿道路始终;新塑造的景观是由基地及其周围的景观自然生成的,保留的林网也形成了丰富变化景观的统一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