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关于“移植大树”的笔谈

中国园林,2001-1
朱建宁

 

  大树移植由来已久大树移植于园林的风气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60年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从森林中移来参天大树,种植在凡尔赛宫苑中,为此,还发明了由滑轮车和杠杆组成的大树移植机。结果一天之内就可以造成一片树林,与大自然经历两、三个世纪形成的效果相差无几。然而,当时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需要及时补种,因此浪费十分惊人,并且对原来的森林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自然森林或乡村移植大树于园林的做法因此而与专制政体、破坏自然联系在一起。随着大树移植技术的进步、成活率的提高以及移植成本的降低,大树移植在国内外园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对大树移植风的思考大树移植风气的盛行,一方面出于业主或设计师急功近利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苗圃中苗木种类和规格都不尽人意。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风景园林建设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性设计和建设周期过短,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并希望尽快见效,造成园林建设对自然的破坏和建设费用的增加。

  重视园林设计的时间性实际上,植物要素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是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方法上的主要差异。建筑师考虑的时间延续性主要在于如何抵御建筑物的老化,而园林师则将生物和时间作为主要设计对象,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生长发育的特点都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形象上。因此,作为园林师应十分注重园林设计的时间性,并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景观的逐渐变化,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统筹安排。为此,应适当延长园林的设计、建设周期,借鉴国外的经验,业主和设计师可以提前一至数年,向苗木商预定苗木及花木,以增加苗木的种类并提高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