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

法国当今风景园林设计旗手吉尔·克莱芒及其作品

中国园林,2003-8
朱建宁 李学伟

摘要:1990年,吉尔·克莱芒(Gilles Clément)集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结果,出版了专著《动态花园》(Le Jardin en movement),为其设计风格以及在凡尔赛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内容确定了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书在法国风景园林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代表了法国当今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吉尔·克莱芒也成为法国当今最走红的风景园林师之一,代表作品为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丁;荒地;动态花园;序列花园

The Leader of the Contemporoary French Landscape Architect Gilles Clémemnt and his Works

ZHU jian-ning LI xue-wei

Abstract:After many years’ research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Gilles Clémemnt published his monograph Le jardin en movement (The moving garden) in 1990,which becomes the basis of his works and his teachina atI′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u Paysage of Versailles. As time goes by, this work ha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French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France. Gilles Clémemnt also becomes the most famous landscape architect in France. One of his important works is the Parc André Citroen in Paris.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er; Wasteland; Moving Garden; Sequence Garden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显著。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潮影响之下,以尊重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日益深入人心,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发展。由于大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风景园林设计师,已成为可以名利双收的“明星”,并逐渐遭到他人的觊觎。在本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纷纷涌入这一行业。然而,在普遍的“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和“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大量的作品以矫揉造作或简单抄袭、东拼西凑并粗制滥造的面目出现,造成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百花齐放却良莠不齐、兴旺发展却鱼龙混杂的局面。
  事实上,风景园林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边缘学科和影响因子众多、成长周期漫长的系统工程。要求掌握全面的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片面的认识观点只能加剧行业的复杂性与混乱程度,终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桎梏。
  面对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各行各业、境内境外设计人员的涌入与竞争,各国的风景园林师都在思考着如何确立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当今的法国风景园林师而言,在行业名称上,他们不再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先辈们那样,努力给自己贴上“XX建筑师”或“XX规划师”的标签,借此来赢得自身的社会地位。反而拾起了园丁这个古老而一度遭到唾弃的名称,甚至以农民自居。表现出来的是:他们一方面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乡村景观、农业荒地及农民生存等棘手问题;另一方面是更加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尤其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野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甚至是外来植物的进一步引种驯化。其实质是探讨在当前倡导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应如何体现生态理念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图1:南非开普敦荒郊的蓝目菊,显示从缀花草原大原生态荒地的景观。)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最重要景观要素之一,在法国风景园林师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他们十分重视并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以及植物景观的脆弱性。为了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他们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加以培育驯化和充分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在设计项目开始实施前两、三年,就同苗木商签订苗木培育合同。建筑师通常将植物材料看做是一种绿色实体或静物,为了区别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方法,风景园林师利用对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和小气候条件的深刻了解,将植物的生命期和生长周期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在风景园林行业兴旺发展并遭到大量规划师、建筑师觊觎的当今,为其完全进入这一行业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图1:南非开普敦荒郊的蓝目菊

图1:南非开普敦荒郊的蓝目菊

  在当今法国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的转变过程中,吉尔·克莱芒的影响作用不容低估。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建成开放之后,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丰富的植物景观得到了巴黎市民和参观者的广泛认可。在其前后的设计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语言的深刻了解和娴熟的植物群落配置技巧,在全球性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之下,逐步确立了克莱芒在国际风景园林设计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吉尔·克莱芒1943年出生于法国克勒滋省阿让东市(Argenton –sur Creuse)。早年学习园艺,1967年毕业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园艺学院。后进入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学习,并于1969年获法国国家风景园林师文凭。1968年发生的法国文化大革命,对这一代设计师的影响极其深远,唤起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挑战。1976年,克莱芒在巴黎以爵床科老鼠簕属(Acanthus)为名创建园林设计事务所(Atelier d’Acanthe),表明他对植物造景、尤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造景的兴趣。同时,从他在凡尔赛建筑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中,可以反映出克莱芒对生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工程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出身于农学和园艺学的吉尔·克莱芒堪称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植物学家。他一反法国传统园林将植物仅仅看做是绿色实体或自然材料的建筑式设计理念,而是将自然作为园林的主体来看待,研究新型园林的形态。他认为:人们过去建造的那些花园实际上和建筑一样,是对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炫耀。在城市中出现了弃地或荒地,被看做是人类对自然失去了控制能力或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退却,因而遭到公众的强烈不满。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迁徙,而植物也是如此。在一片荒弃地上,自然将运用它的所有能力,使之成为各种迁徙植物的竞争之地。在传统园林中,实际上上演了一场自然与人类混合作用的游戏。而新型园林应该是减少,甚至没有人类的参与而形成的真正自然的场所。
  在吉尔·克莱芒看来,荒地一词意味着自然曾经不间断地劳作的地方,是极其富有生气的场地,因为它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荒地实际上是一处完全得益于大自然恩赐的土地。为了使这一观点具体化,克莱芒在自己家乡克勒滋的一个山谷中居住了十多年,将一片荒地作为实现他的设计理念的实验地,营造理想中的新型花园(图2克莱芒在其用于试验的山谷花园中精心营造的景观)。在这片荒弃的土地上,几十种类型的植物在生存,在竞争,在形成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植被。
  1990年,吉尔·克莱芒将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心得和结果汇编成书,名为《动态花园》(Le Jardin en movement)。这部专著的出版虽然十分低调,却因其独特的观点、丰富的内容和迷人的景观,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图2《动态花园》封面)、(图3吉尔·克莱芒营建其作品“动态花园”(1991年10月))、(图4 1992年4-5月动态花园景观,场地中央大片的矮雪轮)

图2《动态花园》封面

图2《动态花园》封面

图3吉尔·克莱芒营建其作品“动态花园”

图3 吉尔·克莱芒营建其作品“动态花园”

图4 1992年4-5月动态花园景观

图4 1992年4-5月动态花园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著作在法国风景园林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它为克莱芒的设计风格以及在凡尔赛风景园林学院的教学内容奠定了基调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法国风景园林师当中最走红的明星,几乎到处可见他骑着摩托车匆匆来去的身影,留下令人流连忘返的作品。
  吉尔·克莱芒的设计手法和动态花园的设计理念,完整地体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的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之中(图5雪铁龙公园鸟瞰图)。他对法国传统园林的认识,对场址精神的理解,以及人工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设计理念,使雪铁龙公园既有类似传统园林的严谨、开敞的自由空间,又有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五彩缤纷的植物主题花园。这些都使广大巴黎市民和游人惊喜不已。

图5雪铁龙公园鸟瞰图

图5 雪铁龙公园鸟瞰图

  雪铁龙公园中有一个主题花园,就叫“动态花园”,它由野生草本植物精心配置而成。吉尔·克莱芒并非刻意地去养护管理那些野生植物,而是接受它们并给它们定向,使其优势得以发挥,从而营造出优美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野生植物的生长变化,则完全处于设计师的掌握之中。动态起伏是克莱芒设计作品的风格,也正是他着重强调的方式方法,自然或人工植物是他创作的主要素材,而丰富的知识和生活阅历是其作品宝贵的源泉。
  吉尔·克莱芒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生物学家、作家、旅行家和优秀的摄影爱好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遍访各大洲,寻访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他的设计理念在旅途中逐渐积累,也逐渐成熟稳定,并且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来阐述他的学术观点,并不断扩展他的思维空间。每当他旅行回来,都带回要用综合和交流的方法产生的强烈思想感情。这一点从他为海尤尔博物馆(Rayol)所著的一部地中海风景精选集中,就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书中既有法国本土景观形成的乡土风景,又有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中美洲、智利、南非、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植物所形成的异国情调(图6海尤尔领地鸟瞰图)。

图6海尤尔领地鸟瞰图

图6 海尤尔领地鸟瞰图

  人类生存环境的迅速恶化导致了生态学的出现,并且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曾经自认为是自然界的主宰,而现在普遍认识到,人类应该是自然界的一员,必须尊重地球上原有的生命形态,而这也正是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伴随着这一思潮的出现与发展,西方园林的设计思想也相应地从“人定胜天”过渡到“以人为本”再发展到“遵循自然”的阶段。如今,吉尔·克莱芒致力于“星球花园”的理念并为此辛勤、努力地工作。由他制作的宣传影片“托马与行者”(Thomas et le Voyageur),和他2000年在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举行的作品展,都明确地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
  吉尔·克莱芒认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从中可以看出,克莱芒显然对正统的农业景观和园林艺术的概念,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巴黎安德烈·雪铁龙公园(Le Parc André-Citroen, Paris)
  雪铁龙公园坐落于巴黎十五区,位于城市西南角,濒临塞纳河。是安德烈·雪铁龙汽车制造厂搬迁之后,在面积为45 hm2的工业弃地上兴建的城市新区中的公园,总面积约14hm2,与加维尔沿河路(quai de Javel)相接。在规划布局上,雪铁龙公园与巴黎原有的荣军院广场、战神广场和巴黎植物园的中心花园一样,都是处在与塞纳河相垂直的轴线上。雪铁龙公园面积有限,又呈现与众不同的“X"型,却因奇特的构图和丰富的园景而令人瞩目。
  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方案,于1985年由巴黎市市政府通过组织设计竞赛方式而最终产生的。其中两个设计组提交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并列获奖。由于这两个方案十分接近,难以取舍,最终出现了由两个设计组共同实施一座公园的少见现象,并因此而备受人们关注。吉尔·克莱芒与其合作者建筑师帕特里克·贝尔热(Patrick Berger)作为其中一方,负责雪铁龙公园的北半部设计;风景园林师阿兰·普罗沃(Alain Provost)与其合作者建筑师让保罗·维吉埃(Jean-Paul Viguier)则作为另一方,负责雪铁龙公园的南半部设计。整个雪铁龙公园以一条呈对角线的斜轴将其一分为二,在构图和寓意上都呈现出对应的格局(图7“X”型构图的雪铁龙公园)。

图7“X”型构图的雪铁龙公园

图7 “X”型构图的雪铁龙公园

  这座以植物景观为特色的城市公园,在景观结构上也与巴黎其他新建的公园有所不同,给游人留下了极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公园中央是以供人们休憩活动的草坪构成的“大花坛”,周围布置休闲和娱乐空间。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均衡稳定。吉尔·克莱芒突出了法国传统园林中主题花园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在凡尔赛宫苑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处理手法。两组序列花园景观以公园呈对角线的斜轴为基准,反向对称布置、公园北半部的主题花园中以色彩为主线,布置在两端的“自色花园”和“黑色花园”将色彩花园的理念推向极致、中间是由蓝色、绿色、橙色、红色、银色和金色等主题营造的系列花园,呈阶梯状布置,空间相对封闭、静谧,类似私家花园的效果。公园南半部的序列景观由观赏温室、大水渠、水台阶和水剧场等景观要素组成,集中布置在约1.5hm2的用地上。公园的景观结构和空间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雪铁龙公园的设计实践中,吉尔·克莱芒尝试将花园视为一片自然的荒地,并交给经过培训的、有经验和能力的园林园艺师去管理,完全经他们之手去整治和经营。“动态花园”的设计理念体现在,能够持续的景观类型完全由植物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由自然决定植物应扮演的角色和命运,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应将这类花园弃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这种类似实验地的花园设计方法,实际上更加引人入胜,类似自然灌丛的景观,野趣横生,极大地刺激了寻求新奇感的巴黎游人的想像力。

滨海博物馆海尤尔领地景观设计(Le Domaine du Rayol)
  滨海博物馆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位于拉瓦杜和圣托贝两市之间,一处称为海尤尔的地方,购置了一块自然景观独特、生态资源丰富,面积为20 hm2的领地。其目的在于保护该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海岸景观。项目总体规划于1989年批准通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全面保护面积为15 hm2的海滨沼泽地,避免旅游开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另外的5 hm2用地主要是以外来植物组成的花园,如桉树、棕榈、金合欢属等,这此外来植物经多年引种驯化,完全适应当地的生长条件,对其也应进行保护和补充。为了营造更新更丰富的园林景观,滨海博物馆作为业主,邀请吉尔·克莱芒作为项目主持人,负责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图8海尤尔领地平面图)

图8海尤尔领地平面图

图8 海尤尔领地平面图

  吉尔·克莱芒积其多年的研究心得和丰富的旅行阅历,对适应地中海气候条件的全球类似区域的大量植物资源,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补充的植物景观类型。他首先要求合作者全面调查能够抵御冰冻、姿态雄伟壮丽、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树木,有选择地营造花园的背景与骨架;此外,他将各大陆的一些特色植物引种到花园中,再现出优美的林地和灌丛等类型的植物景观,在花园中游人可以欣赏到有如新西兰的薹草场(Carex) ,澳大利亚的灌木状桉树林(Mallee) ,智利的荒原(Puyas),南非的乔木状蕨类山谷等充满异域风情的景观(图9海尤尔良好的地理位置)。

图9海尤尔良好的地理位置

图9 海尤尔良好的地理位置

  在吉尔·克莱芒看来,海尤尔领地景观的再现,就如同是一片熟地经过一场大火的焚烧之后,许多乡土植物逐渐出现,呈现出具有返祖性的景观特色。那些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的植物会首当其冲,在火烧迹地上很快重新生长起来,形成先锋植物群落。面对各种外来植物的入侵,植物群落在竞争中演替,直至新的熟地的出现。克莱芒所要营造的新型花园,实际上是一片充满自然竞争,不断发展演变的场所(图10南非开普敦的风信子和凉亭)。他更加关心的是科学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问题。正像克莱芒所说的:“火烧,作为潜在的景观管理的工具,我们应将其看做是一种‘生物’现实。生物现实在地球上的所有过客,在被证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在演变中发展,花园是演变中的过客,关注自然演变的规律,这就是吉尔·克莱芒新型花园理念的核心内容。

图10南非开普敦的风信子和凉亭

图10 南非开普敦的风信子和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