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分析
民族路是秦皇岛市海港区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干道,道路南段延伸至秦皇岛南站和秦皇岛港,中部贯穿海港区城区,目前正在建设的民族路北段则沟通了海港区北部工业区,同时连通了通向北部山区的道路。因此,民族路从空间意向上可以看做是一条景观纽带,它贯通了北部的山地、丘陵,中部的城区以及南部的平原、大海,由南向北充分体现了逐渐向山延伸的趋势。
本项目设计范围是民族路北延伸段,道路长度2.8公里,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23米,非机动车道6.5米,两条机非隔离绿化带各4米,道路两侧各20米绿化带。
民族路北延伸段所在的新兴工业区,是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地区。道路两侧的用地性质可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主要是以商业用地和公共绿地为主,北段主要以工业用地和混合用地为主。
民族北路与多条城市干道相交,形成了一个主要交通节点和四个次要节点。主要交通节点是民族北路与北港大街相交的路口。
场地原有地形起伏,变化丰富。而道路修建中,为平整地形而进行的挖填方工作,使道路高程与原有地形产生变化,道路本身已看不到原有场地的地形特点。
二、总体设计
文化主题——体现“山、海”内涵
民族路作为城市南北通道是连接秦皇岛“山、海”的纽带。
景观形式主要以有节奏的波浪形起伏和代表“山”的特征的岩石园为主要元素。
空间主题——强化场地肌理,丰富绿化层次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尽量保留道路两侧20米绿带的现有地形。
民族北路现状场地稍有起伏,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纹理,减少绿化土方挖填量,利用植物材料营造可识别性的场地肌理。
利用现有地形条件营造绿地中的制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作为观景点和雨水汇水点处理。 绿化层次在纵向上形成:高大背景乔木—小乔木—花灌木—地被花卉(岩石园)
绿化层次在横向上考虑车行时人的视觉感受,形成有节奏和韵律的单元群落绿化。
生态主题——实践节水绿化
针对北方匮乏的水资源,绿地设计利用人行道旁的卵石滩和微地形集中道路及周边雨水、涵养 水土、利于植物生长,同时可以降低绿地灌溉频率。
绿地灌溉采用高喷和微喷以节约绿化灌溉用水。
绿化植物多采用耐盐碱耐干旱品种配合观赏效果好的花灌木,粗放化管理,减少人工经营成本同时保证有良好的植物季节景观。
委托单位:秦皇岛市海港区建设局
设计时间:2008年12月
规划面积:67000平米
项目主持人:朱建宁
项目组成员:马健、刘伟、陈美兰、李芳、熊瑶、贾秉玺、孙娇、霍锐、张景华、庞璐、张谊佳、常钰琳、白丹、杨丽、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