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龙居镇生态林业示范区概念规划
Concept Planning of Forest Demonstration Area of LONGJU Town



  中关村昌平科技园位于昌平区城郊,地块南临京密引水渠,北眺蟒山,整个园区位于山水之间,山水间花园的概念孕育而生。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区域,东临渤海,黄河流经其间,是黄河入海口。龙居镇位于整个东营市区西部。

  本次规划区域为龙居镇西北部地块,属于黄河南展区,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

  主干道兴龙路和油麻路连接规划区域和东营区中心城区,距区政府20公里,距市政府38公里,属于城市近郊,交通便利。规划区域总面积约为2563公顷。

2、水系分析

  规划区西临黄河,北连五干渠,南连四干渠,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其中南北端的五干渠、四干渠,与黄河连通,为场地内水源出入通道,场地内现状沟渠形成水网,整体水流方向大致为西北至东南。现状水网为灌、排综合系统,灌溉季节通过两条干渠引水浇灌,雨季由水网将洪水汇入东侧“清户排”,再向南由四干渠排出。

3、道路分析

  兴龙路、油麻路、展新路以及黄河两道大坝为现状主路;场地中另有约六条柏油道路,及部分土质道路场地内主要道路。

4、植被分析

  规划区域内林地总面积约为793公顷,除去部分桑树林外,主要为杨树林和苗圃地。

5、土壤分析

  规划区西部、中部、以及兴龙路以南的地区盐碱度在整个区域内相对较低;规划区中部东北地区,大概位于三斗、四斗之间区域,盐碱度稍高,土质一般;规划区三斗以北东北角区域及东侧清户排周边约一百米范围内,地势低洼,土质最差。

二、规划理念

1、规划愿景

  第一阶段:建立以森林为主的乔灌草搭配的林业示范区。
  林块向森林转变:结合现状肌理,以速生树种为主,结合慢生树种采用多种类、多层次混合式种植以便快速形成林地效果。
以生产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生产、休憩类服务设施。

  第二阶段:丰富林地植被层次效果,逐步向森林公园迈进。
  林地向森林公园(包括郊野公园等)发展:采用间伐手法,砍伐一定量树木以增加经济效益;而保留树木使其产生林地效果,在此基础上添加低矮乔灌木以丰富中下层植被层次。
  以满足森林公园需要为前提,在林中选择性逐步开辟交通停留空间。适量添加休憩、娱乐、教育类服务设施。

  第三阶段:完善郊野公园的特征及功能,使之成为集森林公园和郊野旅游度假村于一身的休闲胜地。
  在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满足当代休闲需要的游乐场所。使之成为多功能多元化旅游度假村。
  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向户外度假村的转变不仅带动多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众休憩,游览,学习质量等需求的提升,对改善大众生活环境及方式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呈“三带、三廊、四类节点、六大区域”的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合理。
  三带:依托规划区域中现有肌理,结合黄河及黄河两道堤坝,形成三条南北向景观条带,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河滨水风景带、村居生态景观带、生态茂林景观带。突出了场地中有自然到城市的带状递进特点。
 

  三廊:结合原有东西向道路,在规划区域设计出四条主要景观廊道,既联系东西向交通,  又是贯穿两个方向的一条景观视廊,使沿途景观可以相互融合和渗透。由北至南依次为:生态湿地视廊、中轴视廊、森林视廊
   (次级视廊:连接局部景区交通,贯穿景观视线。)

  四类节点:商业节点、生态节点、文化节点、休闲节点

  六区:综合当地自然地貌、植被生长情况、人文历史风貌等因素将基地分为六个大区。六个区分别为:森林产业区、精品核心区、农居区、森林风光休憩区、湿地生态区、黄河滩地区。


委托单位:东营市龙居镇人民政府
设计时间:2011年8月
规划面积:2536公顷
项目主持人:朱建宁
项目组成员:刘伟、余敏、贾秉玺、孙大威、李澍、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