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Kong Mountain, Baiyun Cave' Scenic Site, Lincheng, Hebei



河北临城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2002年审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区1992年完成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年白云寺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临城蝎子沟森林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年河北省临城岐山湖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依据:

区位现状地形地貌、现状地质灾害、现状水系、现状植被现状、道路交通现状

 

地貌特征: 1、多样的地貌类型  2、奇特的溶洞景观  3、独特的嶂石地貌

地质灾害: 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水系特征: 1、流向多自西向东 2、河流均为时令河 3、山区多溪涧瀑布  4、宽阔的水面  5、河流易造成灾害

植被状况: 境内的次生植被已替代了原生植被,类型多为半旱或旱生的乔木、灌丛草地,农作物以旱田作物为主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资源评价中,共分为建筑和胜迹两个部分,其中建筑又细分为古建筑、风景建筑、商业建筑、宗教建筑、纪念建筑;胜迹分为遗址遗迹和古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0298-1999》的分类对其进行评价

自然景观概况

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特征可以归结为“洞、山、湖、林”,即溶洞景观罕见其特、嶂岩地貌陡险壮观、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天然次生林野趣横

县域山水结构

根据景观生态学中“廊道—斑块—基质”的原理,风景区与县域大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廊、五块、三区域的山水结构”。“五块” 即指风景区的五个景区,“三区”即指西部山林区域、中部丘陵区域和东部平原区域,而“两廊”则指由自然水系和人工道路构成的绿色生态廊道,由此连接三大基质区域和五个景观斑块

风景区规划结构

在充分考察临城县山水结构及相对分散的景区分布状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与风景区发展的联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扇形”分布的近远期规划结构。“扇形”结构的核心从近期以具有服务接待功能的县城文物区逐步过渡到远期以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岐山湖景区。县城文物区、天台山景区、白云洞景区、小天池景区围绕岐山湖景区呈辐射状分布,形成各有特色的次级核心的景区规划格局

委托单位:临城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设计时间:2006年
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
项目主持人:朱建宁
项目组成员:雷芸、达婷、李湛东、牛铜钢、罗倩、杨丽